社会在发展,文明在进步,我们的生活正逐步迈入一个统一的模式,人际间的交流也渐趋于一种方式——普通话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普通话来进行日常的交流,而我们各自的方言、伴随我们成长的“普通话”却正在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。
不大娱做——不太舒服,夜来后杭——昨天晚上,今清奇来——今天早上,老家陈子——麻雀,奇好——很好,依赖——恶心,(潍坊方言),扎古——修理,误人——烦人,卡倒——摔倒,隔恙——讨厌,不与做——不舒服,靠叫特强社——真好,及洋洋——蚂蚁,鞋撒——拖鞋,(青岛方言)。方言曾是我们祖辈们交流用语,代表着一代代人之间的交流与文化的积淀、发展,也是我们一代代人的回忆。如今,人口的流动不同区域间的交流,方言的交流令人际间的沟通变得困难起来,于是,方言在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线。你可以回想一下,你现在还记得多少老一辈用的语言。
客机在进步,人类文明在进步,我们的生活在悄然的改变着,看看我们的身边,住宿:一间间土房正在被推倒,一排排小二层在建起,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;出行:牛车、马车已基本消失不见,各种轿车、面包车、高档车不时出现在眼前;再看看以前闹腾腾的婚礼,早先整个村的人跑到结婚的人家那等着看新娘子、抢喜糖、闹洞房,现在的婚礼,亲朋好友都被聚到一家大酒店里,喝完酒就散了,没有多大的热闹劲。也许,一种种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,是适者生存的表现,所以有些东西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,有些东西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。到底是利是弊,只有我们自己慢慢体会。
怀念许多曾经的东西,虽然有些已离我们太远,追求一些新鲜事物,因为这是现实的要求。仔细想想,无所谓传统的、现实的,只要是适合的,便是陪伴我们存在的,唯适者生存而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