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喝过一种茶。一根紧裹着的纤细的墨绿色的冬青茶丁。放入杯中,冲入一线沸水。它便藉此而欢舞,升腾,沉浮。一点点的拧在一起、饱受压抑的叶片慢慢的舒展开来。水色渐渐泛起淡绿,渐渐变浓。热气混合着茶韵一丝一缕的从杯口飘起,弯曲、旋转旋即消失在半空。看着满杯丝丝浸染的生色,铺展着青春浓郁的阳光。想着入口后的清冽醇香沁入心脾。茶杯端在手中,轻轻入唇,一股清苦的滋味在舌尖开散弥漫在口中。精神从幻梦中被惊醒,才得知味蕾的遭遇。仿佛每一个分子都已毫不迟疑的进入你的神经系统里。轻传一阵子的警觉,而后慢慢疏离。茶已入喉,渐渐觉得口中有一种须得细心分辨才能感觉到的微弱的馨香,一点点变浓,久久的留韵徘徊不去。
其实,苦不是为外在的滋味的注解,苦是生命本有的。伴着成长而生发。一如悬在沸水里浮沉的茶,慢慢舒展,慢慢绽放,清澈的水中浸透着自己释放出来的苦,又反被自己品味着。苦由生命本体生发而蔓延又渐渐感染了可感知生命体,久了,便不知是环境苦了自己,还是自己苦了环境。于是就有了怨尤的泛泛。
人所享受的甘醇是苦尽散出而后可回味的那一部分,是苦发散的结果。甜是孕含在苦之內的。没有生命就没 有苦,没有苦亦不会有甜。甘醇没有滋味,是生命里的苦没有发散,则于生命本身意味着不幸。从不幸到幸福的路,就是苦的释放和醇的提取的过程。
苦又还回一种味道。集此衍生出来一种生活的元素牵绊着人生。生命变的冷静、纯粹不沾染半点浮华,自然的美也离不开它。渐渐的你会对它、对生命生有一种敬畏和享受。这是它对于诠释生命本真的意义所做的最好的注解。 |